1962年,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之久的卫士长李银桥,即将离开他到天津工作。4月21日華鑫證券,毛泽东把李银桥全家请到自己的办公室亲切话别、合影留念,他还把提前写好的《长征》诗手迹亲手送给了李银桥,作为纪念。
李银桥到天津后,同当时的河北省委书记林铁过从甚密,他在和林铁交往的过程中,自然也就认识了林铁的夫人弓彤轩。有一次,弓彤轩问李银桥:“你离开主席时,主席送了你什么文字纪念啊?”
李银桥如实回答说:“主席送了我一幅《长征》诗手书。”
弓彤轩听后大喜,便让李银桥把《长征》诗手迹借她欣赏,她看过以后,又说要拿回去在报纸上发表,好让更多的人都能欣赏到毛主席的手迹。李银桥虽然心里十分不情愿,但碍于脸面,还是答应了。
不久以后,《长征》诗手迹果然在一家省报上首家发表了華鑫證券,弓彤轩也让人把手迹还给了李银桥。但李银桥惊奇地发现,这份归还的手迹是一份复制件,因为原件的背面有不少著名画家、书法家题签的内容,而送还的“手迹”却没有。李银桥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他曾多次找弓彤轩催讨、索要手迹原件,但始终未果。
正当李银桥决心不顾一切要追回手迹时,史无前例的“运动”爆发,他也被“打倒”了,造反派还给他扣上了一顶“未经同意,擅自发表毛主席《长征》诗手书、捞稿费”的帽子。直到1970年11月,毛泽东路过天津,天津市革委会主任解学恭向他详细汇报了李银桥的严重“问题”,毛泽东却只是付之一笑,并要求限期放人,李银桥这才得到解放。
李银桥被解放后,本想继续寻找手迹下落,但“运动”期间,一切事情都被弄得颠颠倒倒,他又惊魂未定,自然难以顾及。毛泽东去世后,李银桥先后担任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副局长、公安部老干部局副局长等职,他忙得不亦乐乎,找手迹的事虽急,也只能暂时搁置起来。
1989年,李银桥正式离休,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有生之年,走遍祖国的东西南北,宣传毛泽东思想,以坚定人们的政治信仰。李银桥在这种奔走呼号的极度操劳中弄垮了身体,1992年,他突发脑血栓,后来病情又发展成半身偏瘫,他只能长期卧床休养。
1997年,李银桥的病情终于稳定,他寻找《长征》诗手迹的愿望又强烈起来。但此时林铁已经去世多年,弓彤轩现住何处也不得而知,李银桥每天也只能靠轮椅活动,寻找手迹的困难更大了。最终李银桥决定找组织寻求帮助,他给中央办公厅打了个报告,请求帮助找寻毛泽东《长征》诗手迹華鑫證券,并详细提供了手迹失踪的经过及涉及的有关人员情况。
中央办公厅对李银桥的报告高度重视,王刚副主任亲自批转河北省委迅速办理。6月30日,河北省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:“请办公厅派人找林铁同志的夫人和亲属,寻找主席手迹。此事请抓紧,情况及结果要向王刚同志报告。”
7月3日,河北省委办公厅老干部处处长吴爱歌乘车来到北京,他通过中组部办公厅,找到了住在北京的弓彤轩。
弓彤轩说:“关于毛主席为银桥题写的《长征》诗手迹,按组织纪律也得交出来;而且银桥同志在他写的书中也多次提到过此事;林铁逝世后,原省委副秘书长张葆文等同志也曾为此事来问过。但是,‘运动’中我的家全部被抄是人人皆知的。被抄前家中的物品,如生活日用品、毛主席给林铁的书信和名人字画及我个人的字画作品等,都分别装在八九个柜子里,这些柜子后来几经辗转,被送到石家庄市图书馆存放,直到‘运动’结束,才将柜子交还予我。但柜子里的东西所剩无几,仅有几套毛选和一些破烂东西,没有毛主席为银桥同志所题写的《长征》诗手迹。”
弓彤轩的叙述,没有否定从李银桥处拿走毛泽东《长征》诗手迹而且未还的事实,只是说手迹在“运动”中丢失了。
吴爱歌根据弓彤轩提供的信息,找到了石家庄市图书馆的一名老同志王泉林。王泉林说:“林铁的柜子确实在图书馆存放过,后来经过多次清理,凡是林的书和物都进行清退。而且,弓彤轩也来过几次,凡该给人家的书、画,都给了人家。至于《长征》诗手迹,没有见过。 ”
最后河北省委办公厅将调查的情况报给了王刚,并表示:暂未联系上的几位同志,将继续联系。王刚将这些情况转达给翘首以待的李银桥后,他的病情明显加重了。
《长征》诗手迹真的找不回来了吗?事情是不是像弓彤轩说的那样?李银桥和妻子韩桂馨虽不能否定,但也不能确认,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手迹被毁的可能,但他们仍坚持认定:手迹尚在个人手中。
1999年12月6日,李银桥夫妇正式向中央组织部写了报告,明确声明将毛泽东《长征》诗手迹上交给国家文物部门,并请求采取有效措施,追回这一失踪38年的国家文物。
但令人遗憾的是,直到2009年李银桥去世,《长征》诗手迹依然下落不明,它的去向成为了一个未解的谜团。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